菜场里的"江老师"
清晨六点的江添菜场,总能看到个戴草帽的中年人蹲在摊位前挑菜。老主顾们都知道,这个把土豆码得比尺子还直的人,就是被大家戏称为"江老师"的摊主。他会在称重时多抓把葱塞进塑料袋:"今早刚到的本地小葱,拌豆腐最香。"
十年前下岗时,江添用全部积蓄盘下这个摊位。现在他的记账本成了菜场物价晴雨表:
- 2018年青菜均价2.3元/斤
- 2021年受寒潮影响涨至4.5元
- 2023年稳定在3.2元左右
社区里的"万能江"
周末的社区活动室总飘着墨香。江添握着小朋友的手教毛笔字,宣纸上晕开的墨迹里藏着三代人的故事。去年暴雨夜,他带着二十几个小伙子用沙袋堵住车库入口的画面,至今还被做成警示牌立在小区门口。
项目 | 参与人次 | 解决事项 |
---|---|---|
义务教学 | 127 | 书法/绘画基础班 |
应急抢险 | 9 | 防汛/积雪清理 |
矛盾调解 | 43 | 邻里纠纷/物业沟通 |
厨房里的传承者
每到冬至,江添家的厨房就变成小型作坊。祖传的梅花模具在糯米粉里一按一抬,做出的糕团能让整栋楼飘香。他改良的老方子减少了糖分却增加了桂香,现在连糖尿病患者都能尝两块。
去年美食节有个细节特别打动人:当其他摊位忙着用料理包加热时,江添的展示台上摆着浸泡了12小时的糯米、石磨现碾的芝麻粉,还有他手写的"传统工序公示表"。
口袋里的百宝箱
认识江添的人都知道他随身带着个旧铁盒,里面装着:
- 缠着绝缘胶带的螺丝刀
- 用矿泉水瓶改装的手机防水套
- 手绘的公交线路图
- 过期的创可贴(他说包装纸比里面的贴布有用)
这些看似无用的物件,在暴雨天帮姑娘修过伞骨,给迷路老人指过方向,还救过突然低血糖的快递小哥。有次社区做旧物改造比赛,他那个铁盒成了最受欢迎的展品。
路灯下的守夜人
高考那年的夏夜,总能看到江添坐在便利店门口温书。现在的他成了那个亮灯的人:
- 给晚归的护士留热乎的关东煮
- 帮代驾师傅寄存电动车
- 收留流浪猫直到找到领养